服务养老事业是普惠金融发展方向 - 卡神记

服务养老事业是普惠金融发展方向

  加快养老普惠金融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国情的客观需要,关注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就是为老年人口提供适当、有效金融服务,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便利、有效、安全普惠金融服务,让更多老年人便利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7%,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5%。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则表明该国家和地区处于人口老龄化状态。显然,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且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但是,传统金融体系在支持老龄事业发展方面还比较滞后,社会养老金缺口逐渐增大使得压力凸显,企业年金又因覆盖面太小而难以支撑,无法满足老年人金融需求和日常生活需求。为此,如何更好地为越来越多老年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转移安全风险的可靠手段,是普惠金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养老产业巨大市场潜力为普惠金融带来新发展机遇


  未来,养老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由此可见,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对于我国扩大消费,促进普惠金融市场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显然,金融机构应主动抓住养老产业带来的重大机遇,挖掘养老产业新发展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解决业务竞争同质化问题,加快转型升级,积极为老年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成为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例如,针对老年人偏好定期存款的需求,结合老年人资产、风险承受能力,研发更多老年人专属普惠金融产品、差异化大额存单产品,使产品惠及更多老年用户,打造老年服务生态体系,推动构建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普惠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承担积累养老财富的社会责任


  最大限度关注老年人群稳健、无风险的养老金融需求,解决老年金融服务差、不匹配等多方面问题,给老年人积累起一个安度晚年的经济基础,已经成为普惠金融为老年人群积累养老财富的社会责任,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养老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与养老社区对接的各类保险产品,增加养老保障供给,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养老需求,放宽投保条件,增强养老保障能力,尤其是利用现代金融工具,提早为养老做准备,包括如何通过经济活动创造价值、对劳动价值的储蓄和保值增值、保持身体健康、缓冲意外或突发事件,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同时,加强保险、医疗、民政等相关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建立信息交流和管理协作机制,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尤其是满足70岁以上高龄老人保险需求,加强针对有慢性病老年人群给予特殊保障,探索开发与基本长期护理保险相衔接的补充型产品,覆盖自付护理费用或补充护理服务项目,研究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及机构护理等多样化、个性化保险产品,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


  普惠金融促成老年人生活场景与数字金融融会贯通


  今天,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应用日益普及,普惠金融可以发挥出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与数字化金融融会贯通作用。例如,将养老普惠金融与政务服务相结合,为区域内老年人发放政府养老服务卡,供持卡老年人免费参观、游览市内景点、公园,享受长者食堂及居家养老服务券等优惠,将普惠金融服务与老年人体检就医深度融合,为体弱多病群体提供“有温度”金融服务,还可以把普惠金融服务融入社区活动、休闲娱乐、餐饮消费等日常生活场景,将网上购物、在线交流有效嵌入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质量,让普惠金融服务更加贴近老年人的生活与养老需要。


  普惠金融成为“数字鸿沟”问题的最后解决手段


  由于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技术、新工具、新产品接受程度较低,容易遭受数字金融排斥,难以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生活服务便利,产生了“数字鸿沟”问题。


  现阶段,传统金融行业对老年人的排斥还是明显存在的。按照2010年颁发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只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18岁以上的公民都可以成为借款人。但在金融市场中,很多商业银行都有明文规定不接受60岁或65岁以上公民的贷款申请,50岁以上的人贷款申请成功率也比较低。在养老保险方面,不少传统保险机构也不再接受50岁以上人群。


  对此,普惠金融可以大力发展养老普惠金融,提供专属老年人的数字化服务,聚焦老年客户移动终端、人工智能、APP等数字技术,融入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有效提高老年人群获取金融服务便利性,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尤其在远程开户、线上支付、保障网络转账方面尽量推出符合老年人习惯和更简单、更方便的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着力打造无障碍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听得懂、会使用、敢消费,让更多老年人能够放心安全使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老年人使用不足、效率不高和安全不够问题,缩小“数字鸿沟”,将被数字金融体系排斥的老年人群纳入主流金融体系,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普惠、绿色、人性化的数字金融服务。


  总之,加快养老普惠金融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国情的客观需要,关注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就是为老年人口提供适当、有效金融服务,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便利、有效、安全普惠金融服务,让更多老年人便利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不断构建有温度的养老普惠金融体系,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持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提高老年人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