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郭正江:环境信息披露的湖州实践 - 卡神记

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郭正江:环境信息披露的湖州实践

  导读:湖州市自2018年起开始探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由点及面、分层分类逐步深化披露试点


  作者|郭正江 何九仲 唐雨琦「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9期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之一,既是金融机构识别、评估、管理气候和环境风险的基础,也是激励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中介作用、将资源更多地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湖州市自2018年起开始探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由点及面、分层分类逐步深化披露试点,引导金融机构有序推进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湖州市辖内36家银行机构全面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地市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2年,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现已启动。

  环境信息披露的湖州实践




  •   在规划引领和明确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试点


  2019年,湖州市在全国率先发布《湖州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三年规划(2019—2021)》,明确了环境信息披露原则、形式和渠道,并从银行类型、模块设置、披露指标等方面制定环境信息披露框架(2019版),该框架包括总体概况、战略与目标、治理结构、政策制度、风险管理及流程、绿色金融创新及实践案例、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机构投融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绿色项目9个部分,包含披露表样18份、披露定量指标47个。辖内湖州银行、安吉农商银行等4家机构于2019年率先启动环境信息披露试点。




  •   在探索实践和总结完善的过程中快速推动扩面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等绿色金融标准。湖州市根据《指南》优化了全市环境信息披露框架(2020版),确定了八大项19个小项披露项目,从内容和数据两个方面加以拓展。一方面,完善披露细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环境风险、机遇的分析与管理,明确法人机构需加强公司治理,董事会需对环境相关风险和机遇作出分析,并据此制定战略决策,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绿色信贷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绿色信贷客户隐私数据保护。另一方面,强化机构责任担当。在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方面,从总量、人均两个角度,新增披露经营活动的直接消耗、间接消耗、环保措施所产生的效果等七项数据;在机构投融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方面,在披露标准煤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增加披露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节水量等数据。




  •   在分层分类和因行施策原则下稳妥推进全域披露


  2021年,湖州市专门建立了由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专班,组织全市36家银行机构全面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在充分调研、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市银行机构分层分类的环境信息披露方案。按照因行施策原则,明确前期已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能力相对较强的银行机构采用“全口径披露”方案,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银行机构采用“无压力测试”方案,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全国性银行在湖分支机构采用“无投融资”方案,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地方法人机构采用“无碳足迹”方案,能力相对较弱的村镇银行采用“定性披露”方案。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专班通过前期加强培训辅导、后期组织审核反馈,不断提升各银行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能力和披露质量。全市36家银行机构于2021年6月末完成2020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对外发布。


  积极成效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围绕绿色信贷政策、环境风险识别体系建立、绿色金融考核等方面,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了相关政策制度,绿色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21年末,全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达40家,其中绿色专营支行17家、绿色金融事业部23家。工商银行湖州分行、安吉农商银行等8家银行开展“碳中和”银行试点,安吉农商银行建立全国首家地方法人银行“碳中和”网点。湖州银行等5家银行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对不同行业贷款在环境压力下的违约风险与信贷质量进行测算,助力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量化、管理与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例如,某银行对湖州地区纺织印染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从节能降耗、水污染排放等六个方面构建压力情景,测算企业成本与盈利情况以及承压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制订环境风险应对预案及缓释措施,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截至2020年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1080亿元,推动碳减排190万吨、节水996万吨。各银行机构从经营活动和投融资行为两个方面披露对环境的具体影响数据。定量数据的披露在促使金融机构提升经营管理透明度、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更加精准地向绿色低碳领域配置,更好地为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等目标作出贡献。2021年,银行机构推出工业“碳惠贷”“碳效贷”等九款碳减排信贷产品,累计发放碳效贷款53.43亿元,支持减碳技术改造项目547个。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湖州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3%,282家企业的碳效水平获得提升,520家企业的碳效等级获得提升。


  实现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研判与监管。在金融机构编制自身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同时,湖州市通过编制区域性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实现对全市金融行业环境相关风险的研判,并将环境信息披露纳入对金融机构的考核,进行相应的宏观审慎管理,如将其作为金融机构(法人)绿色金融评价内容,把最终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此外,湖州市还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纳入全市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管理。


  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启示


  标准先行,统一可行的模板是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基础。实现披露模板标准化,有利于提升信息披露的公信力与披露数据的可比性。一是充分调研,提升可行性。在正式披露前,对全市36家银行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与梳理,重点对银行机构上级行态度、信息披露渠道、信息披露报告编制主体及费用、行业企业碳减排可行性及信息披露困难和建议等进行调查。通过充分调研与多次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五套全市银行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方案。二是组织培训,提升执行力。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专项培训,围绕环境信息披露中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难点,如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测算、银行自身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测算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邀请环境信息披露经验丰富的金融机构分享经验做法。三是修订完善,提升科学性。通过实践不断修订完善披露模板,在优化披露内容的同时拓展披露的深度与广度。


  循序渐进,扩大试点是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途径。2019年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兴业银行湖州分行、湖州银行、安吉农商银行4家银行率先发布2018年度独立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2020年,湖州市推动披露工作由点及面,组织有一定能力的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主要银行机构开展信息披露。试点机构由4家扩展到19家,涵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各类型银行。2021年,在充分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湖州市推动全市所有银行机构参与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自2022年起,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把环境信息披露作为常态化工作,按季度逐年进行披露。


  实事求是,分层执行、因行施策是实现全域披露的有效手段。考虑到银行类型、规模大小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湖州市分层制订了五套信息披露方案,在总体统一原则下因行施策推进银行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例如,村镇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小,且对经营、投资活动环境效益的测算存在困难,故针对其设置了无定量数据的版本。对于前期已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能力相对较强的银行机构,则可选择包含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环境风险量化分析的全口径版本。同时,湖州市鼓励金融机构在披露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披露的能力与水平。


  下阶段工作方向


  下阶段,湖州市将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以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数字化为主线,立足当前金融机构环境效益计算、金融机构碳核算等难点,通过系统化、自动化、大数据处理,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提供高效的系统辅助工具,实现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自助填报、自动生成和区域情况分析,从而提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的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为全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提供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