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系列六十三 | 东海农商行:深耕普惠金融 谱写支农支小大文章 - 卡神记

普惠金融系列六十三 | 东海农商行:深耕普惠金融 谱写支农支小大文章

近年来,东海农商行紧跟国家服务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导向,通过战略上精准定位、机制上不断完善、服务上持续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小而美、小而精”的普惠金融之路。至2021年末,各项存款177.07亿元,各项贷款141.23亿元,近三年存款年平均增幅达16%以上,贷款年平均增幅达19%以上;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为1.4亿元,不良率仅0.99%。

坚持“支农支小、向下向内”的战略定力,

在体制机制上深度发力

战略上精准定位,统一思想防偏向。支农支小是国家“三农”建设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商行的政策要求,是农商行的使命所在;“三农”、小微市场空间广阔,是农商行的市场所选;小额贷款风险风散,与农商行的风控能力匹配,是农商行的能力所定。鉴于此,东海农商行在全行贯彻“小而美、小而精”的价值体系,形成“以支农支小定力促转型发展”的思想共识。

机制上不断完善,制度约束控大额。成立“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制定《支农支小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支农支小各项目标任务。将“支农支小”写入章程,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高管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通过董事会授权约束、制度体系约束、考核机制约束,遏制非农化、非实体经济化的经营冲动,严格控制非农贷款、大额贷款投放。至2021年末,实体贷款户均余额仅为17.1万元,100万元(含)以下贷款户数、余额分别占实体贷款的99%和83%。

结构上持续优化,调整政策防风险。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逐步退出“两高一剩”高风险贷款。近年来,成功规避县域内“钢贸贷款风波”“企业互保链风波”“水晶市场集资风波”等风险事件。

坚持“立足本地、深耕本土”的普惠理念,

在主责主业上靶向发力

以农为本,在“做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增量扩面。主动对接市场管理、工信、税务等部门,有效掌握辖内客户名单;同时以走访信息为基础,依托网格化营销平台,细分客户层级,强化机制、产品和服务配套。至2021年末,全行授信签约110694户,贷款户数66937户。坚持业务创新。针对农、林、牧、副、渔等不同农村产业板块,结合客户产品、生产经营周期等特点,推出“渔易贷”“丰易贷”“电商贷”等一系列专项贷款品种;积极探索“产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大户+小户”等信贷模式,推动客户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纾困小微,在“做优、做专”上下功夫。解决融资“难”。在单列小微贷款投放计划的基础上,强化考核力度,横向设立存量维护和增量贷款指标,纵向设立日均和户数指标,深化落实走访活动成效。解决融资“贵”。对贷款定价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客户的存款贡献度给予不同幅度利率优惠。解决融资“慢”。在总行单设公司授信中心,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总行与支行平行调查,改变以往2次复查制度,提高调查效率;建立贷款限时办结制度,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确保1-2天内办结。

精准扶贫,在“做精、做细”上下功夫。通过构建“一个”体系、制定“一套”制度、建立“一本”档案、设计“一张”审批表等四位一体建设,实现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效果。改制六年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38万笔、8.44亿元,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注入金融活水。

坚持“流程简化、服务优化”的改革方向,

在深化转型上持续发力

以流程转型为切入点。做优三台分离。对前台营销、中台管理、后台风控“大三台”进行整合,对前台营销部门进行“小三台”组合,并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真正形成前中后台相互制衡、高效运作的信贷作业模式。做实授信检验。从增、减、销、新四个维度和现场检验、非现场检验两大模块统筹做好授信检验工作。自开展年季检工作模式四年来,全口径不良率从2016年底的3.88%降至2021年末的0.99%,下降2.89个百分点;利息回收率从88.69%升至97.79%,上升9.1个百分点,信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以网点转型为突破点。由“同质型”向“差异型”转变。人员组合、智能机具配备、城乡差别、大小网点等多个维度制定网点转型方案,完成网点升级改造28家,转型社区网点2家,打造“智慧银行”1家。由“交易型”向“营销型”转变。通过“减高柜增低柜”方式,完成柜面人员的优化组合,构建内勤“3+1”“2+1”的组合模式,释放50余名内勤人员走向营销队伍。由“人工型”向“智能型”转变。充分发挥STM、VTM、 ATM等设备功能,高低错配, 功能互补。

以数字转型为支撑点。强化系统支撑。结合自身实际,成功研发集信贷营销和管理于一体的信贷全流程系统,覆盖信贷营销、调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多个风险决策点,整合征信系统、信贷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为风险防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强化渠道支撑。加快线上信贷业务拓展布局,积极搭建微信平台、网上申贷系统,提高线上获客、审批、放贷等综合能力,逐步将小额信贷业务向线上迁移。截至2021年末,线上贷款占比达3.68%,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