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金融的实践路径 - 卡神记

中国特色金融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金融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秉承“人民金融为人民”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经过实践探索和不断总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内涵不断丰富、运营方法日益成熟,创新实践持续开拓,充分发挥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金融稳定“压舱石”作用。

  服务改善民生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金融业不断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以综合金融服务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两新一重”、先进制造等产业,服务科技创新战略;以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绿色金融践行ESG理念及要求,服务“双碳”目标。二是保障疫情防控。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前瞻性出台延期还本付息、扩大服务收费减免范围等政策措施,在信贷资源、内外部定价、信贷政策、授信审批等各方面全面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加大利率优惠力度。三是提升客户体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客户全方位需求,解决客户需求痛点,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建立健全“全量客户经营、全渠道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助力宏观调控


  一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金融业坚决贯彻央行货币政策,充当调控货币信贷总阀门的重要工具,积极践行“以我为主”的总基调,多渠道释放信用支持,引导资金脱虚入实服务实体经济,杜绝体内循环和无效空转。保障贷款增长速度与社会融资规模增幅相匹配,聚焦稳定社会预期、保障经济稳健运转。二是助推财政政策落实。根据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通过合理安排流动性和科学调整认购比例,加快债券投资进度。针对企业债、公司债注册制的全面实施,统筹制定支持政策,推动传统信贷业务转型升级,保障财政政策落地实施。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不断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深化完善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大对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精准滴灌,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创、民营、普惠、小微等领域。不断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纾解“融资难、融资贵”传统桎梏。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居民资产配置效率,满足投资、理财、消费、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多元化金融需求,为财富保值增值提供坚实支撑。二是问题导向,优先支持重点领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领域不断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落实国家金融开放相关要求,做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强化金融国际竞争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三是助力政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助力政府打造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银顶层高效链接,搭建万物、万业、万企、万家数据互联的公共服务生态场景,实现社会资源、信息、数据的流动、合作与交易,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进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普惠金融全面推进


  一是强化顶层战略筹划。逐步确立“数字、平台、生态、赋能”的发展理念,明确发展重点、量化目标任务、促进板块联动、把握政策红利,推进普惠金融实现规模化、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开拓创新激发战略潜力。推动金融产品开发、征信体系完善、公共平台打造、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构建等,引导资金不断流向县域乡村和民营小微企业,以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以数字平台赋能战略落地。迭代完善普惠金融统一应用平台,融合嵌入批量获客、精准画像、自动审批、产品设计、移动办公、商机展示、营销搜索、数据运用、智能风险等多项功能,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业务落地运营能力。


  科技数据双轮驱动


  一是深刻把握数据生产要素。打破传统数据边界,连通“信息孤岛”,深入数据价值挖掘,提升数据洞察能力。构建全景式、多维度、细粒度的数据视图,为金融定量决策、产品设计、精准投入、个性服务、风险防控提供基础支撑。二是灵活运用现代科技动力引擎。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和技术瓶颈,密切关注全球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深化与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外部合作,掌握最新金融科技并转化为产品服务应用能力,让“科技赋能金融、金融赋能社会”。三是以科技数据驱动全域综合服务。将简单的线上化向“科技+金融+行业+企业”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综合化、生态化、一体化转变,一站式提供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信贷、支付、汇兑、风控、理财等多元金融服务,以及与衣、食、住、行、社交、娱乐、教育培训等多元化非金融服务。


  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一是改革组织架构。从客户旅程角度重新审视、梳理业务流程,逐步向扁平化、平台化、分布式组织架构转变;探索组建跨部门柔性敏捷团队,不断优化完善数字中台建设,突破传统“全员雇佣、场地办公”模式,将管理重心转向服务、支撑和赋能。二是赋能金融创新。探索区块链前沿应用,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新模式。开设“5G+智能银行”,探索未来网点发展方向。助力搭建乡村振兴、县域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服务重心不断向县域下沉。三是深化转型发展。以轻资本为导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客户与业务结构,提升非息收入比重,处理好线下与线上的业态关系,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关系,不断提升客户经营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流程及业务整合能力。


  防控风险行稳致远


  一是源头把控风险。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通过调整资产结构、优化客户选择、强化审批等方式,主动管控资产质量,从源头上防范“灰犀牛”“黑天鹅”等风险隐患。二是健全风控体系。综合利用大数据、评分卡技术和风控专家经验,建立起智能反欺诈拒险、大数据模型排险、系统机控防险、可视化监测判险、预警催收避险、专业处置化险“六位一体”的全面主动智能风控体系。三是提升科技含量。推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的开放共享,建立模型风险管理机制,明确模型风险管理责任,依托现代科技及早发现风险、预警风险、管控风险,及时防范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国际安全。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