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稳经济 - 卡神记

政策解读: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稳经济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5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金融政策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明显,有助于维持企业融资现金流,进而实现保企业、稳经济等目的。


  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力


  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继续加剧。据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分析,我国经济正处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严峻的时刻。具体来看,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9%,较上月的5.0%明显回落,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环比增加值为-7.1%,同样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差表现。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加值为-11.1%,较上月的-3.5%继续大幅下滑,已降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稳住经济基本盘,结构性货币工具要扩容提质。因此,本次国常会提出,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根据人民银行相关措施估算,目前已公布的普惠小微再贷款支持工具额度约为4000亿元,“增加一倍”即再增加4000亿元,相当于增加1.3%的基础货币投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比例增加一倍”,或指等量的银行贷款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更多流动性。依照相关规定,银行可按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本金的40%获得再贷款支持,扩充一倍后这一比例提高到80%,将进一步减少银行的资金占用。


  上述货币政策工具的扩容提质将有助于进一步调动银行积极性,撬动更多资金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扩面,尽快渡过难关。


  扩大纾困范围力求“保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4月,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幅度加大。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9个位于收缩区间,其中,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仍处于低位收缩区间;批发、邮政、金融等行业降至收缩区间,业务总量由升转降。


  疫情之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冲击,利息支出同样会带来相当大的现金流压力。在民生证券分析师周君芝看来,“保企业”的核心逻辑在于稳定企业现金流,主要依靠金融、财政两大政策手段。其中,财政端是利用减税降费减少企业经营现金流压力,金融端则是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定向结构信贷等融资手段维持企业融资现金流。


  考虑到许多市场主体面临困难,本次国常会也将延期还本付息范围扩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而此前,延期还本付息对象仅涉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


  同时,金融一揽子措施还涉及新增债务支持。具体来说,国常会提出,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疫情反弹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已经显现,4月我国生产、消费负增长,必须要尽快控制住疫情,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畅通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让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转起来,上述部署预计将对物流运输通畅起到积极作用。另外,投资仍是当前托底经济增长的关键,会议提出“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这也有助于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保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拉动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财政与金融政策配合发力


  从最新出台的一揽子措施来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财政与金融政策相辅相成、共同发力。


  就提升普惠信贷供给意愿而言,本次国常会明确要求“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这体现了财政分散风险、金融强化支持的逻辑。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于2018年,主要用于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创新产业等普惠领域提供相关担保。例如,在与交通银行的普惠小微、“三农”合作项目中,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承担80%的风险、银行承担20%的风险;在与地方再担保公司的合作中,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承担贷款本金30%的风险,地方再担保公司与银行分别承担一部分风险。通过再担保模式,财政将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有利于提振贷款投放。


  2021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7542.15亿元。中金公司据此测算,2022年其新增业务如果达到1万亿元以上,相当于新增业务同比扩张2500亿元左右。

 

.